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精美图片](https://img3m7.ddimg.cn/5/35/25261637-1_h_3.jpg)
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逃避不是救赎,我们只能和自己和解!冈田 尊司继《奇葩心理学》之后,教你走出回避型人格困境,接纳自我,重建生活信心
内容简介:
日本超人气心理学家冈田尊司又一力作《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继《奇葩心理学》《怪癖心理学》后,教你走出回避型人格的困境。
解读隐藏的心理真相:不安、孤独、逃避、自我放弃……
接纳并活出内在自我,这本书将带你重建生活信心。
逃避从来不是救赎,我们所能做的是与自己和解。
书籍目录:
前 言
章 活着尽是麻烦事
与他人见面很麻烦
让自己努力很麻烦
被期待很麻烦
把竖着的东西放倒很麻烦
去学校上学很麻烦
做决定很麻烦
走上社会很麻烦
恋爱很麻烦
成家养育孩子很麻烦
依赖别人很麻烦
活着很麻烦
第二章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基准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类精神分裂型人格
只担心坏事的发生及其可能性
不会主动想要与人打交道
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回避亲密关系或两性关系
面对争执和没有逃避余地的环境会很有压力
本质性的病理就是想回避受伤害
村上春树表现出的回避型人格
与社交恐惧症的关系
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婴儿时期不会“感觉麻烦”?
“感觉麻烦”的根源
维持“羁绊”、生存的结构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的异同点
“回避型人格”与“恐惧·回避型依恋”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依恋”、进退两难的“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没人照顾的孩子
佛教中对“依恋的舍弃”
后天的培养胜过遗传因子
感觉与他人接触不愉快的理由
与母亲关系淡薄带来的问题
过早的自立也要注意
支配与强迫会催生出另一种回避型
……
第四章 “不想受伤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章 “回避型”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人——是适应还是进化
第六章 与“回避型”的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第七章 让“回避型”得以缓解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不再羞耻和害怕,让自己自由生活的方法
后 记
作者介绍:
冈田尊司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作家
1960年出生于香川县。就读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和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的高等脑科科研组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以及脑病态生理学科研组神经医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作为临床心理医生,担任人格障碍治疗的一线工作,为年轻人解决精神上遇到的危机。为了对自己进行“心理锤炼”,他还以小笠原慧为笔名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曾荣获第二十届横沟正史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感觉麻烦的人”来说,却可能会让其产生负担感,严重时甚至会因此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这类人只占极少数的话,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当事者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类“感觉麻烦的人”的数量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恐怕就不能再简单地说是因为懒惰或者没有干劲导致的了吧。
这种“感觉麻烦”的状态,在精神医学上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是一种“抑郁”。但实际上,通过与这类人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也会有不想去上班上学、情绪低落、寝食难安等表现,但是“感觉麻烦”的心理是要先于这些产生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变得抑郁之前,是先会有“感觉麻烦”的想法。他们为了逃避麻烦的事情,结果却使事态变得更糟,后被逼走投无路,才表现出接近“抑郁”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性格忧郁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如做事认真、诚实、责任感强、从不偷工减料的这类人,可以说这和天天把“麻烦”挂在嘴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一些表现为“间歇性抑郁”的人,大多原本也是很开朗的、在社交场合十分活跃的人,而这与常年“感觉麻烦”的一类人,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么看来,将问题归咎于“抑郁”的状态,也只能算是捕风捉影而已。
既然不能被当作是抑郁症,那么这种对凡事都“感觉麻烦”的表现,又是因何而起的呢?而且,这种状态还会一直慢性持续着不被人所察觉。
·显在的三个因素
在我常接触的这类人群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存在。
其一,这类人渴望能成为一个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过上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一旦现实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产生“活着没有价值”的想法。基于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感觉自己也必须是足够特别的人才行,这种被称为“自恋型”。也就是说,在这种强烈自恋的状态下,一旦现实不如其意,就会觉得一切都了无意义,非常的麻烦。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总是碌碌无为。因为其设定的目标过高,所以反而无法满足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状态。除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外,其他都是让人感觉麻烦的事情。
其二,就是对于生存以及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没有找到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会陷入虚无或绝望之中。否定自己,觉得所有人都不会爱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被称为“边缘型”。在这种边缘化的强烈想法下,即使有能力、有机遇去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改变在他内心中空虚感的产生,终还是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麻烦。
上述的“自恋型”与“边缘型”都属于非常现代的问题,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这种心理,更直白些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
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着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与这种状态关联深的,应该还是“回避型”的问题。本书讨论的中心也正是由这种“回避型”问题所导致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因此,没有必要去要求这类人过多的参与社交活动,或者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只要他们在待人接物上保持自己的风格,在工作上能勤勤恳恳就可以了。
掌握实用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而在学校里是学不到这些的。所以要经常收集信息,投入金钱和时间让自己去掌握真正实用的技能。当然,自己的兴趣很重要。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怎么努力也是产生不了什么结果的。
如果研究的领域正好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那么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反之,如果只是将其当作一种逃避的选择的话,研究性的职业现在也不能算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了研究性的职业现在也不能算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了。
回避型的人往往人际关系的圈子都很小,如果过早地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那么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缺少与社会联通的管道,恐怕将会感觉更加孤立。因此,即使最终是以自由职业为目标的人,我也奉劝不要过早的罪名自由职业者。最好先走上社会,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开始也不迟。
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获得专业上的认可,这能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因此,回避型的人能够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对自我情绪的稳定以及自信的树立,都是极为重要的。
想要从深陷的回避状态中摆脱出来,重新恢复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不能再由他人替自己做决定,必须亲自做才行。
当回避型的人不再拘泥于自己所一直抱有的远大理想和心愿,转而愿意去尝试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小机会时,往往也就是他们开始恢复正常状态的时候了。在此之前,这类人面对这样的机遇时,通常都会担心那并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或者担心身上的负担会增加让自己很难办,或者是事情无法顺利开展,失败了的话会让自己很失望,等等,总之,就是一直只考虑不好的一面,结果总是一事无成。
虽然理想无法实现,但是对于自己感觉有点意思的事情,或者虽然会增加自己的麻烦,但是能让自己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出现在身边时,也不妨去尝试尝试。
所以“人生的大门”你永远不知道会在哪里出现,又会通往何处。但至少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如果你一直对其视而不见,又不愿意去开启它的话,你就永远哪里去不了了。
如果总是拘泥于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旦感到有什么不对的话,自己的注意力就会只集中在这种违和感上,结果反而使自己一事无成,陷入“回避”的恶性循环之中。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应该不管怎样先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试着抓住一些身边的机会,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事情,也要去尝试,说不定就能因此给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想要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就必须要将此前“总是想隐藏自己”的行为,转变成“一点点展示出自我”的行为。如果总想着“被别人看到光鲜背后的自己”是一种羞耻的话,那么就不会愿意主动展示真实的自己了,因此,即便他人想要接近自己,也总是会刻意与其保持距离,仅仅维持表面的关系。不要再逞强,努力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这样才能使状况得到改变。
“回避型”的人恢复正常状态以后,常常会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变化。对于做事情不再感到不安,也不再让行为受到局限。能够自由行事,而不用被所谓的面子、亲人的意见以及他人的脸色所绑架。 非常享受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挑战。 甚至自己都很难相信,自己为什么会一直过着蜗居的生活。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最好的,那种对任何事都感到恐惧、总是胡思乱想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时间,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因此,他们会特别珍视眼下的时间。因为这是自己的人生,所以必须将时间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为了自己而活。
当他们有了这种想法,才会意识到那种一直压在他们身上的“麻烦的感觉”,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了。
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去过自己决定的人生。而且,要为此迈出实践的第一步。仅仅做到这些就很棒了。
令人意外的是,他人其实并不是真的在意我们,只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人也是会为我们让开一条路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明确的告诉周围的人“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不必为此感到羞耻,要拿出勇气来将其付诸行动。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能够打败心中的恐惧,当一个人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时,他身上就已经开始产生变化了。
她的人生就像这样重新激活了,原因就在于她没有独自一人默默的承受,而是选择了放声求助并付诸行动。同时,她也并不在意所谓的“自尊”和“面子”,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毫不回避的重启自己的人生。
因此,只要你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这不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你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便是最好的时机。当你决定不再逃避,想要重新激活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回避性的人懒于和他人见面的主要原因,包括特别的怕生,一见面就会紧张、不善言辞等,甚至在会面结束后仍然会受到当时情况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感觉非常的疲惫等。不管怎样,对于这一类的人来说,与他人会面会面,包括从事前的心理准备,到之后的种种影响在内,都是其他人所无法想象的一件“力气活儿”。
总之,不仅限于失败的情况,即使是获得成功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很低下,甚至会对成功也开始产生怀疑。通常应该对自己抱有自信的场合,也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产生一种毫无根据的劣等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逃避从来不是救赎,我们所能做的是与自己和解。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前言
前言
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会觉得生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这个所谓“相当长的时
间”,说得更具体些,应该有十年以上了吧。不,也许有二十多年,甚至某种程度上来
说,一直持续到今天也说不准呢。不过,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淡化了许多。开始有这种
感觉,还是高中的后半期,大学时期则达到了,一直到快三十岁开始工作时,仍然
有这种感觉。差不多快三十五岁时,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虽然当初我放弃文学部的哲学专业,转而进入医学部学习,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我的这种“麻烦的感觉”,连去听课的次数也只是维持在必要的少限度而已。至今我
仍记得,医学部一年级时,我住在京都大学后面的吉田山。更准确地说,是当时吉田山
上有一座名为“真如堂”的寺院,那里的红叶特别好看,而我则寄宿在其后的民宅里。
当时的房租非常便宜,只需要一万日元。从山坡上走下来的途中,会经过一处叫作“吉
田山庄”的地方,那里有着很气派的大门,还有非常漂亮且宽敞的庭院,是一家非常高
级的日式旅馆,常常会有黑色的轿车运送客人至此。据说当时在那里吃一顿饭要花费好
几万日元,而我每天的伙食费还不到一千日元。
曾经有朋友特意来我寄宿的地方看我。因为我总是蜗居在那里不去上课,他担心我可能
连考试这件事都不知道,所以特地过来通知我。实际上,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有考试。不
过,当他看到我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只能苦笑着说“冈田君,你肯定能长寿”,后来
他非常热心地告诉我可能会出题的考试要点,临走时还特意嘱咐我只要把这些内容掌握
了,考试就没问题了。
但是,即使我知道了会有考试,即使朋友特地前来告诉我考试的要点甚至是问题的答案
,我却仍然不想学习。就那样恍恍惚惚地度日,或是去做别的事情。极力让自己不去想
考试的事,就这样直到夜晚来临了,我觉得反正就这样了,于是又一觉睡到天亮。当时
想着肯定要
挂科的,现在再去手忙脚乱地复习也不是办法,所以就啥也没做地一直躺着。差不多到
离考试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我才急急忙忙地起床, 把朋友给我的讲义大概地扫
一眼。看看表,好像时间还来得及,这时才想着尽可能地多记住一些内容,也就是说直
到后关头,我才改变了想法,针对考试开始准备复习。当我骑着自行车从山坡上长驱
直下往学校赶时,还在后悔要是早一点去做就好了。真的是不到火烧屁股,就不会去行
动啊。
为什么会那样的暮气沉沉呢?总是要逃避应该做的事情,明明什么事都没做却感觉非常
的疲惫,我想还是因为当时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很“麻烦”吧。而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
面对和那时的我有着相同状态的人,为他们加油打气,想想还真是不可思议的巧合机缘
啊,不过我也确实能够理解这些人的心境。
当时,我为了挣生活费不得不去打工,即便那样仍然让我感觉“麻烦”,但也是没有办
法的事。为了生存就要吃饭。要吃饭就得劳动。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了麻烦与痛苦
。所以会觉得,生存这件事本身就是麻烦和痛苦的。
当时我常常幻想的一件事,就是有朝一日能像牛马一样以食草为生。大家也许都知道,
人体内无法分泌出可分解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酶,所以即使把草吃下去,也消化不了。
多也就是会闹肚子而已。假如我们的唾液或者胃液中,含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的话,
当我们感觉饿时,只需要吃下树叶和杂草,就能填饱肚子了。当然,随便吃别人家院子
里的树叶可能也会被骂吧,可要是野生的那些杂草什么的,相信就没有人会抱怨了。这
样一来,我们就从麻烦事中解放出来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真要是那样的话,一天中
除了草啥也不吃,很容易导致身体营养不良,而且大便与屁的量也会变多,导致肠子变
得很长,说不定又会引起什么麻烦的情况。
我幻想的另一件事情,要更加现实一些。虽然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但至少比起
上面这件事来,并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那就是,通过写小说一举成名,然后过
上靠版税生活的日子。这样的话,即使不劳动也能活得很好。相信本书的读者中,肯定
曾经也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人吧。说起来非常的不好意思,那时的我真的是很认真地在想
这件事。甚至可以说,把这当成了那时的生存希望呢。
获得小说的新人奖,拿到一大笔奖金,然后向每天对我板着脸、还时不时故意刁难我的
雇主说“我要专心写小说,所以就不在你这儿干了”,我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这一天的到
来。
可现实情况是这一天终究还是没有实现,我依然每天要看着雇主的脸色,担心会不会被
他炒鱿鱼,提心吊胆地度日。那时我构思创作过一部小说叫《时间经纪人》,故事情节
就是诞生自我头脑中的幻想。讲的是某个不想工作的青年,有一天遇到了专门买时间的
“时间经纪
人”,然后向其出售时间的故事。“时间经纪人”并不要求以工作这种“野蛮”的行为
作代价,而是纯粹地只购买时间。不需要做麻烦痛苦的工作,可以只用时间换金钱的故
事设定,可能就源自我当时想要逃避现实的想法吧。
而且,出售时间的方式也有区别,既可以出售“现在的时间”,也可以出售“未来的时
间”。开始时,主人公还只是满足于出售“现在的时间”,但随着对金钱的欲望越来越
无法满足,终于也开始出售“未来的时间”……整个故事差不多就是这样。因为我想成
为小说家的梦
想一直没有实现,所以这部作品也一直没有机会被发表。不过,当时的我确实很认真地
想以这部小说出道,从而将自己从麻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呢。
讽刺的是,当我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原先那种“极力想逃避麻烦、逃避生活”的想法后
,我终于可以写书和发表自己的作品了。越是想逃避麻烦,就越是逃避不了,反倒是通
过一点点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原本感觉麻烦的事情,变得不再麻烦,各种机会也
随之而来了。这不仅限于我自己,相信很多经历过这些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吧。
话虽这么说,但是突然一下子勉强自己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我
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甚至生活背景,所以适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各不相
同的。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程度地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能通过与他人的对
比来做出判断,关键还是在于适不适合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特点,思考对自
己来说什么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现在,不仅仅是年轻人,甚至有很多成年人,也无法从“麻烦的感觉”中摆脱出来。关
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五章中进行详细的解说,不过统计数据显示这样的人确实是越来越
多了。那么,这种“麻烦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改善和克服这一问题呢?
本书将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具体事例,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并结合精神病
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介绍前人的智慧和方法的同时,思考如何摆脱“麻烦的
感觉”和“回避型人格”,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所提及的普通人的临床案例与事例,都是基于真实的案例改写的,
与特定的个案并无关联。另外,有关伟人、名人的案例描述,则取材于其自传或他人所
著的传记等公开发表的资料。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292+)
- 无盗版(313+)
- 一般般(138+)
- 体验好(251+)
- 强烈推荐(605+)
- 值得购买(403+)
- 书籍多(329+)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喜欢"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人也看了
跟我学做餐饮业金牌服务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血液净化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广州改革开放实录:第三辑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出版社 9787509849149 蔚蓝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入藏八线 北京联合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从概念到意念——25例酒店空间设计解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公猪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2019资格考试教材配套历年真题精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叙事疗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硕士学位考试英语阅读在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建设工程防水质量通病防治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书剑恩仇录 新修版(全2册) 金庸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3秋状元大课堂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上册人教版(3本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 你的便便在哪里?脱掉纸尿裤 精装 幼儿童3-6岁亲子互动成长教育 宝宝自我能力唤醒绘本图画书 早教认知启蒙入园准备童书籍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女性理财从入门到精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1082124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7天速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二级):基础知识+专业技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6407839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意大利语动词与形容词搭配手册 贾涛,裴兰湘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政治(2006版)/王后雄中考练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被偷换的孩子(大江健三郎文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