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脑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双脑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强大脑》总决赛评委加扎尼加教授传记,魏坤琳重磅力荐!李宇春、陶晶莹、张召忠都在读,全景展现美国*心理学教授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内容简介:
在《双脑记》一书中,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充满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加扎尼加以一个关于人类意识本质的伟大发现为背景,以“科研是如何做成的”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科学、友谊、人生的迷人故事。
书中不光有裂脑理论的形成之路,有认知神经科学从诞生到繁荣的曲折历程,也有他那群战友的身影——数量庞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们与加扎尼加并肩同行,共同完成了这场科学大冒险。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告别弗洛伊德的时代
推荐序一
打开探索脑与心智奥秘的大门 罗跃嘉
推荐序二
宇宙中复杂的1.5公斤物质 魏坤琳
推荐序三
光辉一日 史蒂芬·平克
前言
与聪明人一起度过的美妙生活
部分
发现大脑
第1章 投身科研之路
次诱惑
我的家族开拓史
从“动物屋”到实验室的本科生活
探索加州理工学院:真人版《生活大爆炸》
学术圈外的冒险
第2章 探索裂脑人
勇敢的医生与甘愿献身的病人
科学界的过去和现在
裂脑研究的起源
学科巨头斯佩里博士
科学发现与署名之争
建立研究基础
批影像资料:左右脑差别研究的起始
攻克裂脑猴单手捡葡萄的难题
1981年诺贝尔奖
第3章 寻找大脑的摩尔斯电码
无处不在的大脑线索
临床检测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发现
离巢
渴望自己的实验室
戴维·普雷马克与他的40年之问
与史蒂夫·艾伦一起野餐
分享资源:科学的核心
第二部分
分离与整合
第4章 发现更多模块
大脑的“第22条军规”
东海岸热潮
纽约的午餐与认知失调
改变大鼠和猴子的转轮
初入神经科诊室
向“两个心智”观点发起挑战
比聪明更聪明
拖车实验室
科学家的电影梦
新病人,新发现,新思想
右脑学会了说话
第5章 认知神经科学诞生了
病人为师,探索潜意识
为师之乐,友情之福
有车就上路
从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类
新科技:盲人能看见东西吗?
乔治·米勒与我的人生“新伴侣”
特别的会议,特别的地点
两位波斯纳,各有千秋
脑成像技术确定裂脑手术效果
工作玩耍两不误
再次上路
第6章 开辟裂脑的新天地
简化生活
在树林里搞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出版了
更多资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识
注意的脑机制
回归注意
脑纹与瑞士人脉
部分分离: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脑能够听从指令发笑
来自研究型大学的诱惑
第三部分
进化与整合
第7章 大脑右半球有话要说
白手起家:说干就干
轮到病人出远门了
苏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异:从细胞到神经加工
学术圈建设
培养下一代
第8章科学研究的伦理之争
在汉诺威重新起步:解释器新探
大科学,小校园
纠正科学错误
超越社会规范
让年轻的科学家们自由发挥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担任总统的生物伦理学顾问
伦理、胚胎与政治
继续前进
第四部分
大脑分层
第9章涌现心智之谜
百年吉福德讲座
大脑原理一瞥
再谈模块化
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的个案研究
把玩“涌现”概念及其蕴意
你指的是“附加”还是“取代”?
用计算机学科概念解读神经生物学
为什么说分层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尾声:向更深的问题伸出探索之手
后记
传奇故事远未终结
附录I 我眼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
附录II 认知神经科学之路——我与乔治·米勒的通信
附录III 加扎尼加身边的聪明人
致谢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揭秘左右脑分工模式,让“左脑”“右脑”成为日常用语,让脑科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联姻生物学与心理学,开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著有《谁说了算?》、《人类》、《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认知神经科学》、《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等书。纽约时报赞誉:“加扎尼加之于脑科学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之于宇宙论”。
[译者简介]
罗路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听觉神经生理。已出版译作有《神经医生知道的秘密》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大脑的“第
22
条军规”
新的裂脑病人研究有其鬼魅般的魔力,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这个课题了。人类关于生命宝贵的感受就是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对“我的”认知世界的体察,当我们在思考心智问题时所指的都是这种主观体验。人们认为每人都有一套心智,注意是“”一套。突然让你考虑这样一个想法,认为心智其实是可以分离的、同一个头颅中能够存在两个心智,着实有些难以理解。想到病人
W.J.
有两个心智系统正在打量着外部世界,有两个心智系统正在聆听外界的讯息并思考他人——而且这里的“他人”还包括我,我的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存在两个或多个主观状态的概念给我们带来的不安感把我们领向了多年后的一项发现,
原来人类左脑中存在一个名叫“解释器”(
interpreter
)的特殊机制,它能为我们的行为进行统一的叙述,使得我们感觉自己只有一套心智。
另外一个清晰的结论即是右半球和左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忙于言语与语言加工。右半球沉默寡言,但能完成一些精巧的视觉任务。这些发现催生了“左脑心智”与“右脑心智”的概念,一时间,鸡尾酒会上似乎人人都成了神经学家。大体思路依旧直截了当:左脑会做这个,而右脑会做那个。大脑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机构,由一些大型的功能单元组成,而大脑当中的某些特殊区域负责对这些单元进行管理。这一观点很快就以野火燎原之势传播开来。
等到
1969
年,又有一项发现得以确立,即两侧大脑半球能够找到一些聪明的交流方式,使得二者看上去从未分离过。大脑就像在一个屋檐下同居多年的老夫老妻,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在一起生活、同时又保持各自差异的方法。这种机制为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希望理解大脑组成的真实图景,而不仅仅是寻找大脑让自己看上去左右相连、功能整合的行为策略。与此同时,我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可以从这些行为策略中找到大脑功能结构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一切就像是大脑的“第
22
条军规”。我们必须和自己正在研究的大脑一样狡猾。我们被迫时刻提防它的花招伎俩,不断地想出新的研究病人的方法。
在这个时期里,我逐渐对简单描述大脑功能的做法丧失了兴趣。如果右半球是一个独立的心智系统且至少存在部分语言功能,那为什么因左脑损伤而罹患失语症的病人无法更轻松地恢复言语能力呢?简而言之,为什么右脑心智系统无法替代左脑心智系统,就像两侧肾脏中的一个会在另外一个受损时弥补其产生的缺陷?我知道,如果我想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开始联系一家能够接触多种类型神经疾病患者的医疗中心。
踏进人生下一阶段一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这个阶段发展还算顺利的时候。到底是承受一些风险去尝试新鲜事物,还是留在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原处,人们似乎总是在这两个选项之间挣扎犹豫。我认为大家通常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新的可能,但是真正将机会带到我们身边的却是其他人。正当我忙于这一切工作与思考时,纽约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职位。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60
左脑能利用手头掌握的任何情报,并自行补足其余的部分,只要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好。大脑中各种处理系统给出的 信息构成了一团混乱的迷云,左半球却在其中寻求因果,创立秩序。这就是我们大脑的日常工作:从各个脑区与外界环境获得信息,并以其为原材料,生成一个个合理的故事。
有趣的是,信息的缺乏并未阻止左半球为当下的境况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站在那里,她觉得不开心。她脑中的“解释器”把这两个事实组合在一起,得出了一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一定是我把她给吓坏了。
解释器会对许多认知过程造成影响,其中就包括记忆。譬如,伊丽莎白·费尔普斯(Elizabeth Phelps)当时是一位博士后成员,如今已成为纽约大学杰出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有一天,她和我一起为裂脑病人呈现一系列照片。照片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人在早上起床,准备上班。接着,我们又呈现了另外一组照片,并问他们认出了其中哪些。这回的照片中既包括与之前呈现的完全相同的照片,也包括一些与故事无关的新照片,以及一些与故事主题密切相关的新照片。左半球与右半球都能准确地识别出刚才看过的照片,但左半球还会错误地选出与故事有关的新照片。 左半球倾向于抓住情境的精髓,做出与主体概要相符的推论,同时舍弃无关元素。这种加工方式会降低精确性,但能让新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简单。右半球不具备这一能力。它完全忠于事实,因而只会识别出原先呈现过的照片。
因此,对于解释器来说,事实很有意义,但并非必需。左脑能利用手头掌握的任何情报,并自行补足其余的部分,只要想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好。大脑中各种处理系统给出的信息构成了一团混乱的迷云,左半球却在其中寻求因果,创立秩序。这就是我们大脑的日常工作:从各个脑区与外界环境获取信息,并以其为原材料,生成一个个合理的故事。
胼胝体前部负责处理的是高阶信息,而不是实际刺激本身的基本性质。再次强调,右半球传递给左半球的信息——也就是左半球试图用语言描述的对象并非实际图片的表征,而是与之在认知层级上存在关联的内容。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4月1日(周五)晚21:10加扎尼加携新书《双脑记》以总决赛国际评委身份现身江苏卫视《*强大脑》节目!
江苏卫视《*强大脑》总决赛国际评委、“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传记。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罗跃嘉,北京大学教授、《*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专文作序推荐。
北大、北师大、清华、中山、深圳大学知名教授助力: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晓林,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联袂推荐。
脑科学一代宗师的科研人生,每位心理学学生的之书。
《生活大爆炸》编剧推荐,比《生活大爆炸》更跌宕起伏的真人版科学剧,全景展现脑科学上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
六位诺奖获得者、数十位学科奠基人和重大科学理论的提出者轮番登场,超越你想象的心理学巨擘的朋友圈。
14段珍贵的成就诺贝尔奖的裂脑人实验原始视频资料公开放送。
湛庐文化出品。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我曾主持翻译由迈克尔·加扎尼加等教授编撰的《认知神经科学》教科书,我的办公室书架上也有多卷加扎尼加教授主编的《认知神经科学》论文集,但系统了解教授的生平和科学之路,却是始于这本名为《双脑记》的自传。读这本传记,你会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伟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感受到科学家成长过程中的痛苦和挑战,科学发现历程中的沮丧、喜悦和智慧。任何想与科学亲密接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不戴面具、坦诚无畏的自传。
周晓林
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双脑记》不止讲述了裂脑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史,更重要的是,加扎尼加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魅力十足的科研世界。他以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科学也可以丰富多彩、妙趣纷呈,科学家也可以是这个世界上*有趣、*幸福的人。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我曾有幸为迈克尔·加扎尼加主编的《认知神经科学》第四版撰写章节,在他主办的暑期学校讲学,还曾到他的家中做客。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加扎尼加先生都是值得敬重和推崇的榜样,我们能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数不胜数。无论是刚刚涉足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年轻人,还是长期致力于揭示人脑奥秘的学者,都能从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和学术大师的人生和科研经历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现大脑的规律和发现宇宙的规律一样让人着迷,前者的规律隐藏得更深,因此揭示它们也更困难。加扎尼加是发现右脑可以独立工作的伟大的脑科学家,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研究的迷人之处,同时对我们科普了脑科学以及脑科学界的那些有趣的知识和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淼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进入人的大脑,已然令人兴奋;进入加扎尼加的大脑,更令人心潮澎湃。这不但是一部精彩的学术自传,更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简史,是加扎尼加用亲身经历谱写的大脑、心智、思想与情感的交响乐。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推进科学发展的科学家们往往是一群“会走路的大脑皮层”,在追求真理的路上筛选着一个个理论,毫无激情可言。作为一位神经科学的先驱者,加扎尼加讲述了一个更贴近真实的故事。自大,勾心斗角,嫉妒,妒忌,他的亲身经历揭露了人类知识进步历程当中的种种原罪。对那些关心科学、历史、人类的大脑及心灵(而非心脏)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之作。
埃里克·卡普兰
《生活大爆炸》制作人兼编剧
“同一头颅中可能存在两个心智,每个心智有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根据这一观点还可得出另外一个假说,即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有‘多个心智’,它们以‘联盟’的形式进行运作。”加扎尼加如是说。该系统又如何产生一个看似统一的心智?……这依旧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自传……加扎尼加以核心人物的身份引领了一个关键科学研究项目的发展,并与多位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巨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天生乐于爆料科学背后的趣闻轶事,这份爱好也赢得了读者们的欢迎。
《自然》杂志
加扎尼加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创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作为学科融合的*成功典范之一,这一领域也在加扎尼加的不懈努力下成长起来。本书充满了颇具远见的观点和睿智的建议,以及讲述这些真知灼见形成历程的趣闻轶事。无论你是青老科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亦或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普通读者,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马库斯·赖希勒
美国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
加扎尼加凭借一己之力创立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作为一位给人以启发的教育者,他在这本动人的自传中总结了自己的科学成就,也让读者领会到了这位教育者的重要地位。通过他精彩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工作,我们看到了他那不凡的一生:因科学而变得丰富,又因家人、朋友、乐趣与幽默而变得强大。
埃米利奥·比齐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我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它为什么有时会掉链子?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双脑记》是一部有趣而又易读的作品,它不仅仅介绍了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也讲述了一群聪明而又古怪得可爱的神经科学家为了寻求答案而付出的努力。
柯南·奥布莱恩
《柯南秀》主持人
迈克尔·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发现左右脑合作奥秘的个人经历,这段迷人的往事令读者手不释卷。本书让你不禁反复去思考“思维”的本质。两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对我们大多人来说,这两个臭皮匠就住在同一个脑袋里。
艾伦·艾尔达
著名演员,《美国科学前沿》主持人
前言
与聪明人一起度过的美妙生活
50
多年前,我发现自己遭遇了神经科学惊人的现象之一: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分离后会诞生两个彼此独立的意识,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个头颅里。当年的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但连我都明白,这些独特的病人即将改变整个大脑研究领域。事实上,他们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那时起,我一直致力于探索这群病人脑中的奥秘。当我思考该如何讲述这个关于裂脑研究及其发展进程的故事时,我逐渐发觉,他人对我的人生旅程产生了何等深远的影响,以及,我们科学家在科研生活之外还有许多与科学无关的经历,二者构成的混合体才是我们的本来面貌。要想把这些经历理顺、说清楚何为因何为果是不可能的。按照故事的真实始末细细道来,这才是更好的选择。
绝大多数人在讲述科学发展史时,会将观点形成的过程描述得有条不紊、逻辑严密。科学作者通常不会把这条主要故事线与其他日常生活琐事混杂在一起,譬如叙述自己身边人的性格如何随时间发生改变。毕竟,科学知识指的是那些客观真理,而非科学家本人。尽管我非常同意这条观点,但现在我意识到,用这种方法难以揭露科研生活与科学家的真实状态。原始的测量数据是一回事,对数据的解读又是另外一回事,后者才能向人展现科学家其人以及在科学家脑袋里运作的各种影响与偏见。回顾我的理论的进化历程,很明显,他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充满了戏剧性。因此,在科学界,事情的实际发展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与人生一样,科学实验也不得不走许多弯路。科学,其实是某种深远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科学在大众眼中的形象,即科学诞生于孤独离世的天才,他们永远独自工作,与他人毫无瓜葛,是完全错误的。同样,给未来的科学家、研究资助人以及大众留下关于科研的错误印象,这也是不对的。出于这个目的,我希望能够展现一幅不一样的图景:科学诞生自友谊,行走在不同生活轨迹上的人们构建的社会关系才是科学发现的矿藏。这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与聪明人一起度过岁月,为大自然的惊奇与神秘绞尽脑汁。我的生命中出现过许多非凡的人物,有的是名人,有很多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有一些是令人着迷的裂脑病人。在我逐步理解一个重要问题的历程中,他们都扮演了各自不同的角色,而这个问题就是:大脑究竟如何产生意识?
书籍介绍
在《双脑记》一书中,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充满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加扎尼加以一个关于人类意识本质的伟大发现为背景,以“科研是如何做成的”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 于科学、友谊、 人生的迷人故事。
书中不光有裂脑理论的形成之路,有认知神经科学从诞生到繁荣的曲折历程,也有他那群战友的身影——数量庞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们与加扎尼加并肩同行,共同完成了这场科学大冒险。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423+)
- 中评(116+)
- 值得购买(299+)
- 强烈推荐(333+)
- mobi(555+)
- 超值(374+)
- 可以购买(239+)
- 藏书馆(150+)
- 情节曲折(251+)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喜欢"双脑记: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的人也看了
协和专家+协和妈妈圈干货分享(怀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美味沙拉/美味生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环球啤酒之旅/lonely planet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网球 裁判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Solid Edge ST4钣金设计实例精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灌篮高手 新装再编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铜锌锡硫基薄膜太阳电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维特根斯坦和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对比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饮食滋味(《黄帝内经》饮食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68所名校图书·2018春 小学数学口算达标天天练:五年级(下 北师大课标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人生创意课 李欣频 电子工业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星星和蒲公英/金子美铃童诗经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我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1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实用口腔护士操作手册(初级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看着儿子成长:从福州小学到哈佛大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绕着地球跑一圈. 第四辑,欧洲之旅. 法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二刻拍案惊奇(精)/金声玉振系列/华夏古典小说分类阅读大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53天天练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 RJ (人教版)2016年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血液学检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4分